(1)、基站铁塔超过一定高度时,雷击的次数与铁塔高度的平方成正比例的增加,也就是说铁塔超过一定高度后,受雷击的机会将显著的增多。铁塔每年遭受雷击次数(N)的估算公式为:
N=ng(CH+h)2D×102(次/年); 式中:
ng —地面落雷密度;
C —地形的系数;
其中:山顶铁塔周围是开阔地及山岳为陡坡时C=0.3; 周围是开阔地及山岳不陡取0.2; 其它情况下C=0.1~0.2。
非山顶塔周围是开阔地及山岳不陡时C=0.1,平地上铁塔C=0 ;其余情况下取0.05。
H—铁塔所在位置与1公里半径范围的地平面的平均差值(m);
h—铁塔的高度;
D—铁塔坐落地区的等雷线值。
根据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的情况,尤其是在南方地区,铁塔遭雷击是损伤基站设备的三个(铁塔天馈线、架空电力线或通信线)主要途径之一。因此,铁塔必须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,避雷带的引接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,一般采用自塔顶避雷针向下引接两条为40×4mm的热镀锌扁钢(尽量减少中间连接,距离电力线、通信线、燃汽管道1.5m以上),并与塔体固定可靠,相互焊接合格,焊接处必须有可靠的防腐措施,走向合理,符合要求。塔顶避雷针一般为镀锌钢管,顶部为尖状,高度为7米左右,必须安装牢固。保证天线在避雷针的45度保护范围内。
(2)、铁塔的障碍灯一般在塔顶设2~4个,红色100W,如果用交流电,其电源线必须为屏蔽线,同时外屏蔽套上下两端必须接地。现都采用太阳电池作能源,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。同时还需要按照国防部、民航局的规定具体处理。
(3)、监理人员必须检查铁塔避雷针(网)及其支撑件的安装,要求位置正确、牢固可靠、防腐性能好,针体垂直偏差不大于顶端针杆的直径。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,支持件间隔均匀,避雷针及其支持件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,设制的标志针、航标灯具必须完整、显示清晰。
(4)、要保证天线处于避雷针的有效保护区域之内,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半径(R)可以通过下式计算:
R=(1.6h3×P)/(1+h2/h1); 式中:
h1----为避雷针的高度(m);
h2----为被保护物的高度(m);
h3----为避雷针的有效高度(m), h3=h1-h2
R---为高h2平面的保护半径(m);
P---为系数,当h1<30m时,P=1;当h1>30m时,P=5.5;
在半径为R的范围内,凡高度不超过h2高度的设备能得到保护。